這是美國藝術家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 ),這位塗鴉藝術家是 80 年代時期,以黑人藝術家與塗鴉雙重邊緣身份打入白色主流社會的傳奇人物。他生於 1960 年布魯克林中產家庭,年少的他原本就喜歡藝術、電影、以及音樂,也在幼年展現了他的藝術天份,並在母親的鼓勵下學習作畫。

1977 年,十七歲的巴斯奇亞和他的朋友開始到下曼哈頓區的貧民窟玩塗鴉藝術,在當地的建築物上噴上彆腳的簽名「SAMO」和一些簡潔的句子,像是「『SAMO』是條免責條款」等等。1978 年 12 月,Village Voice 週報登了一篇關於這些文字的報導,他的作品也因此受到美國著名藝術家與社會運動者 Keith Haring 的注意。



80 年代時他的街頭藝術作品逐漸走紅,還認識了普普藝術之父安迪沃荷(Andy Warhol),安迪沃荷不但買下了他部分的作品,兩個人還因此結下了亦師亦友的關係,而他也因為這樣賺了點錢,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工作室。 

1981年,年僅 21 歲的巴斯奇亞在藝術論壇上被譽為天才兒童( The Radiant Child ) 。1982 年,巴斯奇亞在美國舉行第一次個展,當時的藝壇難得有黑人嶄露頭角,尤其是沒有任何藝術訓練背景的巴斯奇亞更讓人驚訝的是,他的畫居然能夠賣到四千美元一幅,當時造成了藝術界的轟動。

畫展過後,巴斯奇亞的聲名扶搖直上,傳遍國際,展出地點不乏知名的藝廊或博物館,如大都會博物館,龐畢度中心等等。 






巴斯奇亞的創作蘊含豐富的意涵,這在現代藝術中是極為少見的,他的題材來自對生活週遭事物的印象或感觸,例如城市生活的壓力、黑人所遭受的歧視、或者對資本主義及金錢的嘲諷、以及對死亡的恐懼等。那些年紀輕輕在藝術界充滿不安與衝突的掙扎、來自下階層社會的吶喊、黑人文化語言的代言者、無法抗拒毒品誘惑的矛盾者都成為他作品的特徵之一。

1983 年,他參加了紐約惠特尼美術館舉辦的雙年展,在多位參展藝術家中,他是最年輕的一位,此時「巴斯奇亞」的影響力已經遍及美國,歐洲,日本,這個 20 出頭的黑人藝術家已經與當時的主流白人藝術家走在同樣的水平上。

然而,
一切都來的太快,金錢、物質與名聲讓年紀輕輕的他沖昏了頭,開始沉醉於性與毒品, 27 歲就因為海洛英過量而死去。



巴斯奇亞的早期創作主題多是人體骨骼或是狀似面具的臉孔。從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黑人、死亡、街上的人像靈感、以及對紐約環境的描摹。

巴斯奇亞跟其他許多藝術家一樣,研究他欣賞的二十世紀藝術家,並了解他們的創作風格和技巧。他尤其欣賞畢卡索(Pablo Picasso)杜布菲(Jean Dubuffet)傑克森帕洛克(Jackson Pollock)羅伯特羅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和湯伯利(Cy Twombly)等人。 



有人認為巴斯奇亞之死有一部分是因為安迪沃荷,因為安迪沃荷的讚賞扶持了年紀輕輕的天才藝術家一把,卻也因為這樣的幫助,讓巴斯奇亞太早陷入成人的世界裡,有人也因此認為巴斯奇亞到後期幾乎要瘋掉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當時白人風潮並未褪去,黑人始終被是為相對弱勢的族群,導致他沒辦法拋掉黑人畫家的框架,因而患上了妄想症,總是覺得別人對他指指點點。

然而,這一位充滿傳奇的藝術家無法否認的是,他在 80 年代奠定了街頭塗鴉藝術並非只是幫派份子的行為,也讓黑人藝術家有了嶄新的形象。他夾在白人與黑人之間充滿矛盾的靈魂,因為藝術而有了交點,在這樣的困惑中他也創造了許多令人感動的作品,而他與安迪沃荷的這段友誼,也成為後人時常提起的傳奇故事之一。

如果你也覺得這位藝術家的故事非常的震撼,快點分享出去吧!

延伸閱讀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