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快速興起的谷阿莫,因大量製作『讓我們在數分鐘看完一部電影』的影片而延伸出兩極的看法,電影工作者的態度導向撻伐,認為不應該使用如此隨便的方式將一部作品在數分鐘之內概略地敘述。而觀眾的表示也呈現兩極,一方支持電影應該進電影院觀賞;另外一方則認為這只是一種娛樂形式,我們何必使用嚴肅的態度看待?

其實不論哪一方的觀點,都沒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就像我們觀賞電影的角度也沒有絕對,依據觀眾屬性不同,對於電影的解讀、解釋也都會不同。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觀眾、電影工作者、電影製作公司大力指控谷阿莫?假設我們現在以導演的身分與思維來面對谷阿莫,大概都能理解為何會有如此龐大的怒氣。

我們是導演,我們透過影像與聲音來說故事,我們希望自己創造的故事能獲得觀眾的欣賞,因此我們會認為只要提供精彩的電影,觀眾就會回到戲院觀賞我們的作品。這點完全沒有錯,因為沒有任何一位觀眾願意給拙劣的電影機會,倘若僅是觀影感受不佳,其實相對比較容易改善,導演能從觀眾吸取的意見,運用在下一部作品中。


然而我們已能從部份觀眾得知電影相當精彩,並預期票房將相當亮眼,但經過一段時間後,我們的作品藉由谷阿莫而獲得廣大的迴響,面對這種狀況,身為導演的我們到底應該開心還是難過?電影確實受到觀眾的欣賞,但卻不是經由我們預期的方式,因為谷阿莫於數分鐘結束一部長篇電影,身為導演的我們,心情肯定矛盾又複雜。


谷阿莫大量製作『讓我們在數分鐘看完一部電影』無庸置疑地傷害許多電影工作者,由於谷阿莫大部份的影像內容皆有版權的疑慮,如果要公開使用影像,則需要透過電影製作公司、電影工作者等多方的同意,才能以尊重與合法的方式來製作,單單是要尋找相關管道連絡電影公司並取得多方同意,不僅耗費時間也十分艱困。

爆雷網友也買單?電影產業遭受衝擊?


雖然谷阿莫的影像有版權問題,但卻引起觀眾的注意及廣大迴響,甚至也置入了一定的商業行為,這點也是我們有目共睹。如此是否真的反應出觀眾已開始不願意進電影院觀賞電影,並開始習慣將所有長篇電影放進短促的時間裡,以此來獲得電影感受?

我們當然可以如此解讀古阿莫帶來的影響,若真是如此,那《星際效應》(Interstellar)《絕地救援》(The Martian)《地心引力》(Gravity)締造的高票房又該如何解釋?這三部作品都屬長篇電影,並且架構於高深的物理、數學、太空。觀眾並沒有因高深的科學而減少,而是希望能在上映期間搶到電影票,更有觀眾回到電影院再次地觀賞同一部作品,那我們應該如何解讀這種現象?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電影的產量相當高,就算我們一天觀賞一部電影,一年下來不見得能將該年的電影全部觀賞,因此電影精彩與否並不是最主要的考量,而是電影如何行銷才是票房多寡的關鍵。如果一部僅有幾百萬的獨立電影,利用一半的成本與利用數十萬的成本來行銷,最後所觸及的觀眾,其數量相差懸殊,因此行銷預算與如何行銷也就成為票房高低的主因。

實體通路雖然相當有效,但也非常昂貴,如何在有限地方式下完成最大的效益,其實也是在考驗電影行銷的創新與大膽,因此,若將谷阿莫的影片形式轉化成一種電影行銷手段,那是否就能夠完成各方的需求?


谷阿莫的觀眾大多都偏向年輕族群,而年輕族群也是主力的消費族群,因為消費意願高,加上設法購買他們喜歡的產品,若能有效地引起年輕市場的注意,收益相對更加可觀。若電影於上映前的行銷階段,透過谷阿莫的方式讓電影受到年輕族群的關注,讓電影獲得更龐大的觀眾,因而提高電影的票房、導演獲得更多的欣賞、豈不是一舉利於多方?

電影工作者不喜歡谷阿莫使用縮減的方式來觀賞電影,卻引起廣大迴響,若我們將如此方式轉換為行銷,將是一項能使多方受益的共享經濟,觀眾能獲得一定程度的電影感受,電影公司獲得更高的票房、電影工作者的作品能被欣賞,如果導演能夠如此面對谷阿莫,將會是一項完美的解答。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