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桂綸鎂飾演的《德布西森林》為什麼名稱會加入法國作曲家德布西的名字?如果還沒有看過電影的觀眾,是否相當好奇其中的用意?對於這點,我們先來稍稍瞭解德布西:


阿希爾-克勞德·德布西(Achille-Claude Debussy),法國作曲家。德布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樂《大海》和《牧神午後前奏曲》,鋼琴曲有《貝加馬斯克組曲》、《意象集》、《版畫集》等;而他的創作最高峰則是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




有一首鋼琴曲名為《月光』這首分成貝多分(Ludwig van Beethoven)與德布西兩種版本,兩者並非是將同一首曲子譜成兩種版本,準確的說:應該是用兩種態度或角度來歌頌月光。貝多分腦中的月光相當悲嘆,似乎在一個相當孤寂的秋夜,演奏給一位迷茫的詩人,那位詩人抬頭看著黑夜中高掛的月亮,搜索著人生的下一步。


但德布西的《月光》則不像貝多分的悲傷,而是相當浪漫。一樣在秋天的夜晚,那是一個相當涼爽的秋夜,從窗戶看見藍色的月光灑落於街道,不假思索地離開了家,走在舒服的夜晚中,聽著輕柔的風聲、看著耀映於路面的月光,這一刻──因為月光使原本熟悉的一切,富含了浪漫。




因此我們能從《德布西森林》的預告中聽到德布西所寫的《月光》,但是從原本的浪漫逐漸轉變成懸疑,與故事本身緊緊契合,這對母女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女兒(桂綸鎂飾)的精神狀態脆弱又無助,彷彿對周遭的一切了無生趣。對山林環境相當熟悉的母親(陸弈靜飾),帶著女兒、拋下一切,躲到了深山裏,堅信這是能夠保護女兒讓她好好活下去的唯一可能。


放眼望去的是一整座神祕而不可測的森林……。她們究竟該往哪裡去? 在城市繁囂中賣力活著的你我,又能躲往哪裡去?




德布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藝術的薰陶。他在法國音樂傳統的影響下,結合了東方音樂,西班牙舞曲和爵士樂的一些特點,將法國印象派藝術手法運用到音樂上,創造出了其別具一格的和聲,而其中相當知名的鋼琴曲《月光》也涵蓋這一層面。


如此一來《德布西森林》的電影名稱是否就像德布西的曲風融合了許多元素來完成的作品呢?如果我們將森林象徵成社會,母親理解社會的運作,因此她能用知識與經驗保護女兒,女兒對自己的人生、婚姻、家庭抱有強大的憧憬,如同「月光」浪漫般的未來,因森林當中多種無法預知的因素,浪漫全都暴露成現實,當女兒的浪漫幻滅,也只有母親能幫助她活下去。



這或許也說明了《德布西森林》的預告的《月光》為什麼從浪漫轉變成懸疑,這是一種相當高竿、傑出的方法來帶出故事,也是台灣華語電影相當少見的大膽作品。《德布西森林》為什麼會加入法國作曲家德布西的名字?這座森林如同德布西別具一格,雖然「月光」浪漫卻也相當複雜。


聽聽看德布西的『月光』,聽完後,問自己:「你是否只有聽到浪漫?」


圖片來源魚樂行銷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