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當小孩,是很矛盾的。相比起其他落後國家,我們或許能享受都夠充裕的物質,亦有唾手可得的教育機會。可是,我們的教育是單一化的,為的是好的分數成績,一張大學入場券,然後把所謂的「起跑線」越推越前。本來應該用來發夢的當年,我們用了來讀書、溫習、補習,長大後才有機會去實現夢想,就會輕易變成追夢英雄。整件事錯得很。雖然台灣並未上映,但這部充滿熱血的《青春夢想家》,或許會讓你對人生的夢想和奮鬥,有著新的體會。



電影講述 4 個來自不同地方的小孩,包括來自古巴的 Albert 夢想當一個職業拳擊運動員;來自印度的 Nidhi 希望能考取大學獎學金,當個工程師;來自烏干達的 Tom 非常關心自然保育,希望能當個護林員;在蒙古的 Deegii 立志成為專業雜技人。




4 個小孩雖然有著不同理想,卻因為社會和經濟等問題,讓他們困難種種。對於他們來說,夢想不只是走出舒適圈這樣簡單,而是關乎生活和生計的事,更會面對著宗教、性別和階級等障礙。


電影是真實紀錄片,由《逐夢上學路》的導演巴斯卡比松 ( Pascal Plisson ) 執導,寫實地記錄著 4 個為著人生奮鬥的感動故事。假若你認為自己的人生並不順遂,或許看過這齣電影之後,會有更深刻的感覺。

FAQ

1998 年 3 月 19 日。
更多內容請見JUKSY街星

2021 年 6 月 19 日。
更多內容請見JUKSY街星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